-
原来胃是情绪器官,大脑到肠胃竟有条情绪专线
为什么生气的时候,有人会感到胃疼,有人生气或紧张,会出现打嗝、胃痉挛等等。负面情绪和胃疼之间的联系,是巧合还是必然呢?
[2023-03-16] -
反复做梦体内有疾?医生:睡眠出现3种情况,或是身体在求救
你在睡眠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023-03-16] -
南极深海“美杜莎”!巨型“冥河水母”有毒吗?
日前,科学家在南极洲的深海拍摄到了3只巨型水母,这一新闻事件登上热搜并引发关注。这种水母叫什么?它为什么极其罕见?
[2023-03-21] -
世界睡眠日 || 做梦就意味着没睡好觉吗?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显示,我国民众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64.75%的被调查者每天实际睡眠时长不足8个小时,超过8个小时的比例仅为7.97%。
[2023-03-21] -
春季到,鼻炎闹!如何对付恼人的过敏性鼻炎?
又到一年春暖花开,正是踏春赏花的时节。然而,对有过敏性鼻炎的人来说,这时候也是他们一年中最具挑战的季节。当大家兴致勃勃地安排春游等活动时,他们却被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缠住”了。为什么一到春天过敏性鼻炎就会发作?该如何应对过敏性鼻炎?
[2023-03-13] -
眼睛怕蓝光,蓝光是什么?
眼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感知器官,是人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我们大脑中绝大部分“内存”都是用来处理眼睛所接收的信息的,所以即便不能入睡,只是闭上眼睛,大脑也能达到一定程度的休息。
[2023-03-13] -
中国科学家打造“类真人皮肤”:受伤1小时完全愈合
我们总有这样的感觉,机器人越像人类,科技含量就越高。这并不是人类的自恋。生命是大自然最复杂最精密的“机器”,能模拟自然界的生物,也象征着科技的进步。
[2023-03-13] -
“网红”代糖会增加心脏病风险?无糖饮料还能喝吗?
渴望甜食是吃货们的本性,毕竟甜甜的东西真的会让人开心。但添加糖吃的太多,却不利于健康,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痛风等发病风险。
[2023-03-07] -
每天吃的盐是如何一步步伤害你的身体的?正确的控盐方法→
有些高血压患者说自己每天都按时吃降压药,但血压却一直还是控制得不好,这是为什么?其实,这可能与你的日常饮食有关。
[2023-03-07] -
1岁男童误食一粒药成植物人!医生:这种常见药千万要收好
日前,一则揪心的消息冲上热搜,河南新乡1岁4个月的男童,因误食老人的降糖药,导致患严重低血糖脑病成为植物人。 医生提醒:正常人吃降糖药危害大,误食后4~6小时最关键,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2023-03-01] -
比“喝油”还可怕的4大高热量主食,难怪越减越肥!“冠军主食”这样选→
俗话说:“一胖毁所有”,胖毁掉的不只是外表,更是身体——肥胖会增加脂肪肝、三高、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的风险!
[2023-03-01] -
这些小事也值得被科普!新手一看就会的实用生活攻略→
[2023-02-26] -
“饭后百步走”不一定健康!这10个饭后坏习惯,你有踩坑吗?
好多人饭后都有些习惯,比如说吃水果、休息、唱歌等,殊不知这些习惯可能会影响你的健康。
[2023-02-26] -
三种常见的早餐搭配其实非常不健康,你中招了吗?
近日,#不吃早餐更容易超重#话题上了热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布的《中国居民早餐行为白皮书》中提到,我国居民有53.9%的人没时间吃早餐,甚至有2%的人从不吃早餐。周末则只有70.3%的人每天吃早餐,从不吃的人增加到了11.3%。
[2023-02-20] -
中国科协关于对2022年表现突出的科普中国信息员组织单位、科普中国信息员典型代表予以工作表扬的通知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有关要求,各级科协组织大力加强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和科普信息传播分享。截至2022年12月,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人数超1380万,科普内容分享传播量累计达17.6亿余次,有效打通科普传播“最后一公里”,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做出积极贡献。
[2023-02-20]